2011-12-07

討黨產怎麼會是無聊議題? / 羅承宗

親民黨發言人吳崑玉日前表示,親民黨樂於和任何政黨合作,但只限有益國計民生議題,並將討黨產斥為「無聊議題」。從政黨公平競爭立場而論,吳發言人此言差矣!

民主政黨是一群相同政治理念人民的自由結合,在政黨政治過程中相互論辯,爭取民意支持,最後形成多數民意或公共意志,決定政府之政策和國家之發展方向。由於政黨具有民主憲政運作之特殊功能與地位,為了讓民意之競爭論辯站在立足點平等地位上,政黨不應是營利事業,也不應是利益團體,更不應擁有超出合理進行民意匯聚和政治競爭所需外之資源,以確保各政黨在平等基礎上從事活動之權利,方符合憲法第七條政黨平等意旨。反之,政黨係利用特權取得財產,對其他政黨自會造成不公,難謂符合法治國之「政黨平等」原則;再者,政黨如利用此等黨產或孳息或再轉投資所得資金投入各項選舉,足以影響選舉公平性,亦已違反政黨競爭中「機會均等」原則,有礙民主政治之健全與發展。

我國在長期威權統治下所形成的「黨國資本主義」,亦即政黨藉由各種手段累積鉅額資產,長久以來備受非議。早在一九六○年自由中國雜誌裡,傅正就以「國庫不是國民黨的私囊!」為題之社論直指:「國民黨把持中國政權十幾年來,期間雖經歷軍政、訓政而憲政,但卻始終以革命英雄自居,以為天下是老子打來的,中華民國只是國民黨一黨的私產,因此,國民黨經查把國庫看成黨庫,予取予求,甚至透過政府的權力,運用種種手法,搜刮黨費。這幾十年來國民黨由國庫中掠奪所得,究竟到何種地步?又究竟龐大到何種地步?非但局外人無從了解,即連國民黨當局,恐怕也由於掠奪的時間過久、範圍過廣、方式過多、數字過大,已經無從計算了。」二○○○年政權輪替後,當時政府為積極處理政黨不當取得財產,法務部雖曾擬具「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草案)並多次送立法院審議,惟該草案屢受杯葛,使得中國國民黨龐大黨產就此保存下來。

民主政治必須有良善的政黨政治做為基礎。從近年重要選舉得票數來看,台灣雖看似已形成兩黨政治雛形。然而從財務狀況而言,即便是國會選舉得票率將近囊括四成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其財務一向窘困,與口袋深不可測的中國國民黨有極端懸殊差距,更遑論包括親民黨在內的其他在野政黨。二○○七年一月親民黨發言人李鴻鈞不也曾表示,親民黨成立至今,由於沒有黨產,又沒有行政資源,始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擺脫不了缺錢的窘境,一直靠公職人員公積金及黨內高層募款支撐。

總而言之,國內選舉所需經費極為龐大,在選舉經費缺乏上限規定情形下,越有錢的政黨越有能力藉由金錢,以各種方式投入選舉。無論中國國民黨黨產規模是民間曾盛之六千多億元、財政部曾清查的五百多億元或中國國民黨自認的二百多億元,對於國內任何與其進行選舉競爭之政黨而言,這些百億資產造就了民主選舉起跑點之極端不平等。這種空有形式選舉制度而無實質之公平競爭,若不早日儘速解決,我國的民主憲政體制將永無步上健全運作的可能。

刊於:台灣時報/專論/2011-8-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