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黨產議題再臨-朱立倫的魔戒考驗(想想論壇 李彥賦 2014/12/18)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周三(10日)審理政治獻金法修正草案,在野黨立委針對政黨捐贈黨籍候選人之來源以及額度是否應加限制,與主管機關進行激烈爭辯,內政部長陳威仁並因此脫口說出:「黨產還是要拿來做選舉之用啊」。這一句輕描淡寫所呈現的理所當然,可是在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的臉上刮了好大一個巴掌!


馬英九:選舉所需資金對外募款籌措

馬英九在2005年8月當選國民黨黨主席的就職演說中曾宣誓,國民黨務必在「2008年前把黨產清理完畢」;隔年,「黨務高層」也出面放話,表示這個承諾「只會提前完成」。當週馬英九也親自召開黨產會議,明確指示國民黨將「提出讓人民感動的作法,而不只是交代法律的責任問題而已」。當時意氣風發的馬前主席甚至指出:「從政黨政治的長遠發展來看,政黨未來不可能再靠黨產競選,而是要靠募款,國民黨轉型成民主政黨的過程中,過去財務的部分沒有一起轉或是轉得比較慢,現在要一起轉完」;「黨產處理所得將全額用於照顧現任及退休黨工,未來各項選舉經費則一律以募款因應,不會動用任何黨產處理」;這時的馬前主席也明確支持以政黨法草案來處理黨產。

令人遺憾的是,除了這些口號以外,我們從來就沒有看到國民黨處理黨產的決心,每每就是一拖再拖、屢屢跳票。馬前主席在此任任期當中,從一開始的「08年前清理」、「只會提前完成」、「現在一起轉完」,拖到2007年因參選總統而請辭黨主席,清理完畢的諾言皆未曾實現。即使接任的吳伯雄主席喊出「黨產歸零」的說法,2個月後也被時任「黨產處理監督委員會」召集人陳長文律師看破手腳,憤而辭職求去。

2009年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後,當初所謂的「未來各項選舉經費則一律以募款因應」更是成為笑話一則。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根據國民黨政治獻金申報資料中,國民黨捐贈給馬英九的部分只列出2011年11月3日及22日2筆共5000萬的支出,與馬英九申報收到國民黨捐贈的2.36億有1.86億的落差。換句話說,馬前主席先承諾不用黨產選舉,接著再自己用黨產捐給自己1.86億元,不只治國跳票,就連治黨也全面白賊。

朱立倫的難題:什麼是正當黨產?

國民黨在上月九合一大選慘敗、潰不成軍,本應負擔最大責任的票房毒藥馬英九前主席竟比行政院長晚了半周才下台,而這位前主席對於黨產處理原則的終極承諾,實際上也考驗著繼任者的智慧。不過,近乎確定接任的同額競選參選人朱立倫,日前面對黨產議題則指出,「不當的黨產要歸還國家,但正當的黨產,要公開透明運用來培育青年人才」,似乎意圖藉著「把錢發給年輕人」來漂白國民黨黨產本身所聯結的不義取得印象。而這樣的處理確實與朱市長的施政邏輯相同:透過每年年底舉辦近一個半月的「新北歡樂耶誕城」,讓市民忘卻那個「我能實現」的三環三線因為財政短絀而變成「正在實現」,就像「633政見」一般,4年政見變成8年政見。

不過,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是:國民黨內部的財產處理問題,除了國民黨員以外,究竟與你我這些一般民眾何干?實則,國民黨的黨產議題,除了涉及政黨是否可以經營企業以及政黨所擁有的資產的「合法性」的問題,更關切到「正義重建」、政黨政治競爭「機會均等」以及「民主鞏固」的問題。

回顧國民黨取得黨產的過程,無非是透過「接收日產」、「巧取豪奪民間資產」以及「政府補助與移轉」這三種手段。首先是二戰結束後,國民黨利用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之際強取豪奪、接收日本在台遺留的部分產業,還利用各種手段加以合法化,例如仁愛路的中廣公司仁愛總部的土地,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台灣放送協會」,但國民黨在1950年代中期透過交通部出具證明,進而在1958年6月取得台北市政府發給的土地所有權狀,將國有化為黨有。

再者,國民黨在1954年於未經地主葉中川的同意之下,強佔國發院土地、興建房舍;1962年更以槍枝脅迫葉家簽訂契約要求出讓土地,最後該土地在馬英九主席任內以低於市價的43億賣給元利建設。

此外,國民黨也利用黨國一體的情況,利用補助的形式將國家資源偷渡到國民黨,也就是所謂的「黨庫通國庫」。例如在1960至1970年代,中央銀行曾經給予國民黨1億6千多萬的無息貸款,而且大多是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以信用保證的方式借貸。再例如台灣各地的「民眾服務社」,國民黨也是長期違法編列公務預算予以支應,而且逐年增加;另外,還有所謂的「黨職併公職」問題,國家因軍公教人員採計黨職年資,領取退休金或資遣費之情形,保守估計便有3億元的額外支出。上述這些難道都是朱立倫口中輕描淡寫、可以任意拿來「培育青年人才」的「正當黨產」嗎?

因此,只有透過法規設計黨產清查與歸還制度,將不義取得的黨產返還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或受害人,始為釜底抽薪之法。不過,即將繼任的朱立倫主席卻始終迴避「政黨法」等陽光法案立法。朱立倫的角色是咕嚕還是佛羅多?只有看未來朱主席怎麼樣定義國民黨用上述三種手段所獲得的黨產了!

- See more at: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515#sthash.WArAAzYh.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