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關心台灣民主化的學者而言,思考如何終結國民黨過去那種黨國不分的體制,以建立一個有利政黨公平競爭的民主制度,一直是大家長期努力的目標。
過去十多年來,在李登輝的主政下,透過台灣人民的奮鬥,終於切割了國民黨這個「黨國連體嬰」,但是政黨公平競爭的環境卻仍未建立,主要的原因在於國民黨長期利用「國庫通黨庫」所累積的龐大黨產,已到了民主政黨無法與它抗衡的地步。
這個問題早在一九九一年由澄社出版,陳師孟、張清溪等幾位教授執筆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中已詳細說明癥結所在了,可是陳水扁執政後並未積極處理黨產問題,甚至今年三月監察院的「國民黨黨產調查報告」出爐後,似乎也沒有引起很大的注意,直到十一月十九日行政院召開跨部會審查會討論追討國民黨黨產問題時,我們終於看到國民黨的黨產要在陽光底下接受人民的檢驗。
而國民黨面對追討黨產的聲浪時,除了強調國民黨所得一分一毛都是合法外,更痛批民進黨的做法是共產黨行為。但是,國民黨這種說法其實只是「吹口哨壯膽」而已!根據所有的研究報告指出,國民黨的黨產主要是由幾個管道取得:
(一)接收日產取得:如以「申請撥用日產房屋」的方式,非法接收遍佈全國各縣市精華地段的日本人遺留房地產,多達一百一十四棟房屋及十九家戲院等。
(二)廉價取得:包含國民黨中央黨部、革命實踐研究院、交通黨部、文工會等許多土地都是賤賣國土取得。
(三)強佔取得:包含中央政策委員會、鐵路黨部、公路黨部以及許多地方民眾服務社都是佔據國有財產。
(四)利益輸送與特權取得:國民黨治台幾十年間,其財委會主委常由中央銀行總裁兼任,委員也都是政府財經官員,一方面透過職權,編列政府預算以達「國庫通黨庫」,如國民黨財委會副主委張式綸在1960年的「財務報告自行檢討綜合說明」報告中指出「中央黨務經費,因有政府委託辦理工作關係,將其所需經費分別寄列於政府有關單位預算內者,佔黨務總預算80%」。另一方面,這些財經官員也經常「貢獻智慧」,幫忙黨營事業賺錢,以籌湊選舉經費。
這些事證總算有機會讓台灣人民了解,而其後續效應也將衝擊台灣的政治版圖與政黨發展。台聯主席黃主文就認為國民黨是團結在黨產之上,一旦黨產沒了,國民黨就會如「樹倒猢猻散」地泡沫化。而新黨郁慕明提議國、親、新三黨合併的「三合一」主張,卻被宋楚瑜嘲笑,說是為了黨產便做起「有奶便是娘」的沒骨氣行徑。反觀「奶水」充足的連戰卻落落大方地表示「歡迎泛藍人士回娘家」。
可見,黨產問題是國民黨的「罩門」,如果國民黨無法在選後維持立法院第一大黨的地位,那麼黨產可能無法保住。到時候,沒有「奶水」,也沒有「本土化」的國民黨祇怕會迅速瓦解,而讓親民黨取而代之,成為與民進黨分庭抗禮的第二大黨。這種情勢的發展,我們已可隱約看到二○○四年的總統大選,陳水扁與宋楚瑜再度交手的塵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